杏彩体育永胜和科班追踪(二)
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马明捷,笔名鸣杰,汉族,中员。祖籍山东平度。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文系。先后担任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旅大市文化局戏剧理论研究室干部,旅大市文联编辑,大连市艺术学校教师、副校长,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大连京剧团(院)艺术顾问,1996年晋升研究员。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大连市戏剧家协会、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论文导师,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据《清史稿》,宋庆的军旅生涯起自安徽亳州,剿捻起家,多年率军转战于安徽、河南、山东、甘肃、河北等省,从未在天津任职或驻军。若无特别原因,他纵然有财力、权力,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和可能在一非家乡,二非驻地,三非大都市的宝坻县办个科班。
若永胜和确是宋庆所办,光绪六年(1880年)随他迁移旅顺,倒是合理的。但一算学生的年龄,不对了。即以刘永奎、程永龙、周水杰、樊永在为例吧,这年刘永奎(1875年生)六岁,程永龙(同科师兄弟,年龄不可能相差太多,故依《京剧知识词典》1880年生说)出世,周永杰(周仲博说属马,当为1882年生)樊永在尚未降生,而吴永顺一茬的此时已经出科(《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说吴1870年前后成名),因此,永胜和随宋庆迁旅顺之事大概是不存在的,这个科班为宋庆所办也很难肯定。刘斌昆说永胜和是丁汝昌办的。
丁汝昌(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光绪初年(1875年)赴英国学海军,回国后一直在海军做官,曾率舰队到朝鲜、越南作战。光绪十四年(1888年)任海军提督,驻威海刘公岛,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败杏彩体育。
从丁汝昌的经历看,他在北京办科班的可能性是极小的。但是,丁汝昌确实爱好戏曲,他在威海刘公岛和旅顺的两处官署里都建有戏台。据说田际云、路三宝、朱素云等河北梆子、京剧名伶曾应他之邀到旅顺水师衙门唱过戏。永胜和科班纵然不是他办的,也十分可能与他有过来往,特别是永胜和与旅顺的关系。
《中国戏曲志·天津卷》、《河北梆子简史》都说永胜和开办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今没见到什么不同说法,从吴永顺1870年前后成名看,大概也是准确的。
《京剧知识词典》说程永龙十六岁(1896年)搭入水胜和科班。《中国戏曲志·天津卷》又说郝水雷1905年人水清水胜和科班。《沈阳市戏曲志》说崔湘亭(1891年生)幼年人水胜和科班学艺(若十岁入科,当为1901年)。
1894年时,程永龙十四岁,周永杰十二岁,樊永在十岁,刘永奎十九岁,别的学生大致也是这个年龄。除刘永奎,大多数都不可能离开科班,在江湖上搭班唱戏,他们只能或者留在科班学戏,或者到别的班社继续边学边唱,但是,所有有关这些人的文字记载和口头传说都没有他们离开永胜和藏入别的班社的说法。
1895年,张国泰等南下,程永龙等到了大连的说法能成立吗?众所周知大连此时尚未建成城市,营业性剧场和职业班社也没有出现。旅顺呢,战争刚刚结束,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把旅顺变成了一座空城、死城,十五岁的程永龙等到这里来能干什么呢?
张国泰等南下后,永胜和科班就不存在了呢,还是留下一部分,在北京、天津之间,河北各县,巡迴辗转,“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呢?我倾向后者。当然,1895年后的永胜和实力大减、元气大伤,影响大不如前,渐渐不大被人提起,但程永龙、周永杰、樊永在等人还是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
永胜和科班的教师都有谁,只知道有张国泰,教旦角的,一盏灯(张云卿)等带灯字的且角都是他教的。还有个教过程永龙的刘永昌(拼命刘)。还有谁?不知道了,查了一些书,访了一些人,仍然不清楚。
永胜和坐科的学生大致有多少,都是谁?说法也不完全一样。《中国戏曲志·天津卷》说它“共培养出四科艺徒”,都是哪四科?从年龄来看,吴永顺和程永龙就不大可能是一科的,更不要说樊永在、崔湘亭了。学生的名字又是怎么排的?是不是这四科学生只要不是且角,都排永字呢?李顺来,崔湘亭等人是科班取的名字还是出科后改的名字呢?
再说若永胜和学旦角的“艺名皆以‘灯’字命名”,那么刘祥云、刘燕云、唐景云等人的名字又是怎么取的?是他们另外也有带“灯”字的艺名,还是四科学生中有一科的旦角以“云”字排名?还有宋永贞,也是且角,何以既无“灯”字,又非“云”字,又排到“永”字去了呢?
周仲博说他们家和李万春一家关系较深,是从父辈那儿论起的,因为李永利与周永杰是师兄弟。李洪春老先生也几次说到李永利和程永龙、宋永贞是同科师兄弟(李先生在《京剧长谈》中把永胜和说成小吉利科班)。但是,李永利是不是永胜和的?仍不好说。能够见到的史、志、词典各书,都没说到李永利与永胜和的关系。戏曲圈内,一般都是很看重科班出身的,若李永利确在永胜和这个很有影响的科班坐过科,李万春不可能不知道,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在回忆录中说他的父亲是在野台子上翻跟头,当临时演员“走入戏剧界”的了。
在《大连戏曲志》编撰过程,发现过两条很有价值的史料。一是1894年时,丁汝昌在旅顺的衙门里建成了一座戏台,一是从一个日军军官的日记中,记有日军进入旅顺后,遇见了一些唱戏的少年儿童。
根据有关永胜和科班的各种材料,再结合这两条史料,我设想:丁汝昌爱好戏曲,建成戏台,总要找戏班唱戏,这年他找来的就有永胜和科班的师生,也有赵广顺等人(赵既是鼓师,又是组班演戏的人,这次演出,很可能是他承办的)。演出未结束,战争打响了,丁汝昌也好,宋庆也好,也顾不得唱戏了。赵广顺等人只好带领学生们离开旅顺,逃回天津。
第二年,张国泰率部分学生南下上海(学旦角的跟着走的可能多一些),其余的师生仍在宝坻县坚持,程永龙、周永杰等在科班继续学戏、后期又有崔湘亭,郝永雷等人科学戏,大约在1910年前后,永胜和科班解散。我的这个假设如果还不算荒谬,前面提出的那些问题也仍然不清楚。史学是一门科学,戏曲史亦不例外,靠假设不行,只能靠事实证明。我无能为力了,只盼得到指教。(《戏曲艺术》杏彩体育,1994年第3期)